一、督查情况
督查项目 |
分值 |
督查内容 |
督查结果(YorN) |
存在问题 |
得分 |
1.明确并履行职责,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输血工作。 |
3 |
建立工作制度、岗位职责、相关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
|
|
|
2 |
参与疑难输血病例的诊断、会诊与治疗,指导临床合理用血,配合临床用血事件及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 |
|
|
|
|
2 |
输血科主动征求临床科室对输血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问题有自查。 |
|
|
|
|
2 |
制定有医院临床用血计划,有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内容完整。 |
|
|
|
|
2.人员结构、房屋设施和仪器设备均符合规定要求。 |
2 |
输血科负责人具有输血技术工作五年以上,并接受输血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和考核;输血科工作人员无影响履行输血专业职责的疾病。 |
|
|
|
2 |
输血科位置远离污染源,靠近手术室和病区,布局应符合卫生学要求,污染区与非污染区分开,至少应设置血液入库前的血液处置室、血液标本处理室、储血室、发血室、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值班室和资料保存室。 |
|
|
|
|
2 |
输血科须配备 2℃~6℃储血专用冰箱、-20℃以下专用低温冰箱、2℃~8℃试剂冰箱等必备的基本设备。 |
|
|
|
|
3.具备为临床提供24 小时供血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
2 |
输血科需制订临床用血储备计划,与指定供血单位签订供血协议。无非法定渠道用血、自采/自供血液的行为。 |
|
|
|
2 |
有血液库存量的管理要求,能 24 小时为临床提供供血服务。有特殊用血(如稀有血型)应急协调机制,确保急诊抢救用血。 |
|
|
|
|
2 |
有应急用血的后勤(通信、人员、交通)保障能力。 |
|
|
|
|
2 |
输血科与血站建立血液库存预警机制,及时掌握预警信息,协调临床用血。 |
|
|
|
|
4.开展对临床医师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开展临床用血评价,促进临床合理用血。 |
2 |
输血科每年至少一次为临床用血医护人员提供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 |
|
|
|
2 |
临床医师合理用血的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的认定有管理规定,并执行。 |
|
|
|
|
1 |
输血科和各临床用血科室每季度对医师合理用血、用血权限情况有自查。 |
|
|
|
|
5.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申请审核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 |
2 |
有临床用血申请和申请审核制度,包括:申请备血量和医师权限、审核程序及紧急用血报批手续等,并严格执行。 |
|
|
|
2 |
用血的申请单格式规范,书写符合要求,信息记录完整。 |
|
|
|
|
6.建立输血管理信系统,做好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管理。 |
2 |
有输血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血站信息的互联互通,血液收发及临床输血全流程实行电子化管理。有制度对血液预订、接收、入库、储存、出库及库存预警等进行管理。 |
|
|
|
3 |
血液储存、运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全血、红细胞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 2~6℃, 血小板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 20~24℃。有血液储藏温度的 24 小时监测记录。 |
|
|
|
|
3 |
用血的发血单、输血记录单格式和书写规范、信息记录完整。 |
|
|
|
|
3 |
血液的出入库和效期内使用情况记录完整,并有出入库记录完整率和血液有效期内使用率等统计数据。 |
|
|
|
|
7.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的制度。 |
3 |
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的管理制度,并执行。 |
|
|
|
3 |
输血科有专人对血液贮存(存放方式、冰箱温度、标识、消毒、细菌监测等)有定期监测记录。 |
|
|
|
|
3 |
一次性输血耗材进行无害化处理,有记录。 |
|
|
|
|
8.有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 |
3 |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输血全过程质量管理监控的管理制度、评价指标和管理流程。 |
|
|
|
3 |
输血科须对临床科室全过程管理的监控指标(包括:储血、发血、输血中、输血后、输血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等)和监测评价结果。 |
|
|
|
|
3 |
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标本于2℃~6℃保存至少 7 天。 |
|
|
|
|
3 |
从发血到输血各个交接环节要有记录,时间应精确到分钟。 |
|
|
|
|
3 |
输血中实施全程监护,有输血反应处理预案报告与流程,输血不良反应发现和处理时间应精确到分钟记录在病历中。 |
|
|
|
|
9.有输血相关应急预案,并能得到落实。 |
3 |
有输血相关应急预案:内容包括紧急用血的应对,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超常规用血量、关键设备故障等。 |
|
|
|
3 |
有关键设备故障的应急措施,包括电话、负责人及替代方式。 |
|
|
|
|
3 |
用血科室相关人员知晓应急预案处置流程,并能执行。 |
|
|
|
|
10.有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
3 |
有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的管理制度,能提供输血前检验项目包括:血型 ABO 反正定型、 RH(D)、交叉配血、输血感染性疾病免疫标志物及不规则抗体等项目。 |
|
|
|
3 |
能够提供需要输血的患者、手术患者、待产孕妇和有创诊疗操作患者应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检查。 |
|
|
|
|
3 |
交叉配血必须采用能检查不完全抗体的实验方法。 |
|
|
|
|
3 |
输血相容性检测的试剂应三证齐全,质量符合标准。 |
|
|
|
|
11.做好相容性检测质量管理,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参加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 |
3 |
有室内质控的管理规定,包括:质控品的技术规则定义,质控品常规使用前的确认,实施质控的频次,质控品检测数据分析方法,质控规则的选定等。 |
|
|
|
3 |
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有试验有效性判断和失控的判定标准。 |
|
|
|
|
3 |
对失控的结果有调查分析、处理,并记录。 |
|
|
|
二、质量持续改进
存在问题 及原因分析 |
科室负责人: 日期: |
整改措施 及效果评价 |
科室负责人: 日期: |
主管部门 效果评价 |
评价人: 日期: |
2024-07-11 16:25:16
2024-07-08 16:52:55
2024-07-01 11:17:11
2024-05-17 16:26:26
2024-05-15 14:37:53
2024-05-09 18:08:16
2024-04-29 16:29:55
2024-04-24 15:58:15
2024-04-22 17:27:24
2024-03-18 15:17:11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行迪医管立场。
网友评论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