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由于当年出现了各种所有制的医疗机构,各地医疗机构竞相引进人才、建设高档诊疗场所,而基层医疗机构却面临萎缩和无人问津等尴尬现状。
同时,专家走穴,点名手术等名目繁多的各类收费项目令人眼花缭乱,各地无论医院大小,也无论是什么资质的医生,竞相上马一些高难度手术项目,导致医疗纠纷的频繁发生。
由此,促发了原卫生部出台分级手术管理制度。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看看这项制度,包含哪些内涵?
何为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定义
指为保障患者安全,按照手术风险程度、复杂程度、难易程度和资源消耗不同,对手术进行分级管理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按照手术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具体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制度和手术分级管理目录。
3.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授权管理机制,建立手术医师技术档案。
4.医疗机构应当对手术医师能力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手术权限进行动态调整。
二、手术为何要分级?
因为疾病复杂度不同,医师资质不一,也各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难度大的
刀须由资深医师负责,以保障患者医疗质量和安全。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手术怎么能分
按照《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卫办医政发〔2012〕94 号)的规定,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例如:头皮缝合术。
(图片来源网络)
二级手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技术难度的手术。
例如:胃空肠吻合术。
(图片来源网络)
三级手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例如:甲状腺囊肿切除术。
(图片来源网络)
四级手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例如:肝癌切除术。
(图片来源网络)
微创(腔内)手术根据其技术的复杂性分别列入各分类手术中。
以肝胆外科疾病为例:
一级:简单胆总管切开探查及造口术。
二级:一般胆囊、胆总管-12指肠、空肠吻合术。
三级:复杂或改进式胆总管空肠吻合术。
四级:半肝以上肝切除、肝尾状叶切除、肝脏移植。
PS:各级的手术繁多,本处不做详述,请同道详见《卫生部手术分类分级目录》,回复”分级“,领取”超全手术分类与分级“,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
不同级别医生手术权限,有何不同
要搞清楚不同医生的手术权限,首先要清楚医生的职称是怎么回事,就如开篇提到的一群医生来到患者病床查房,分不清医师、主治、主任医师的区别。
一、手术医师有哪些资质分级?
1.住院医师
a.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下,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b.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及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主治医师
a.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b.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及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3.副主任医师
a.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者。
b.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及以上者。
4.主任医师
受聘主任医师岗位者。
PS:医生划分这几个级别,不仅是为了方便医生队伍的管理,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发挥「传、帮、代」的作用,下级医生可以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工作,上级医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研究疾病的最新疗法,学习更多的医学知识,然后再通过教学培养更多的医学人才!
二、各级医师手术权限如何管理?
1.低年资住院医师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担任一级手术术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
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
下可担任二级手术术者。
3.低年资主治医师
可担任二级手术术者,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开展三级手术。
4.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低年资副主任医师
可担任三级手术术者,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开展四级手术。
5.高年资副主任医师
可担任四级手术术者,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必须是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规定的非限制类医疗技术,并按照我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准入管理。
6.主任医师
可担任四级手术术者以及新技术和新项目手术、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三、如何开展手术分级授权?
医疗机构应建立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并持绫改进。
医师手术分级授权工作内容及流程包括但不限于:
个人申请→科室技术权限小组进行评估与考核→医疗管理部门复核→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医疗机构行文公布→纳入医师个人技术档案。
四、医务部应有的权责有哪些?
1.根据卫生部关于《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建
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与审批权限。
2.按照法律法规,制定医院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并严格督导检查科室实施情况。
五、医疗领域的”手术审批权限”如何设置?
专责部门(医务部或专属的委员会)对拟施行的不同级别手术以及不同情况、不同类别手术的权限,必须资格审查与批准的过程,依据科室医疗人员其”受聘卫生技术资格”、”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技术能力”、”专业特长”(如: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手臂、加马刀、各种AI结合的高难度手术等),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
六、手术医师资格授权一般流程有哪些?
1.手术医师符合独立承担手术的资格时,根据自己的职称和临床能力等情况,填写医师授权申请表,并提交相应证明材料。
2.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对其技术能力讨论评价后,提交医务部。
3.医务部复核认定后,提交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4.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签批。
5.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结果院内公示。
6.医务部备案(并随时更新)。
七、医师技术档案如何建立?
1.机构内每一名手术医师建立个人技术考评档案。并存有手术医师个人的资质文件(经审核的医师执业证书、文凭、学位、教育和培训等资料复印件)。
3.手术医师的技术档案中,应记录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医师开展手术的年限、手术数量、手术效果、手术质量与安全指标完成情况,科室对手术医师年度考核结果等。
4.手术医师技术档案应至少每年更新一次,由医疗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共同负责管理与使用,相关文件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进行保存。
限制类准入手术怎么做?
1.限制类准入手术是指按照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需要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的手术。(切勿违反规范造成医疗纠纷)
2.医疗机构应建立关于患者生命处于紧急状态下的越级手术管理制度,明确规定针对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生命安全的紧急手术范围。
3.遇有急危重症患者确需行急诊手术以挽救生命时,如现场无相应手术资质的医师,其他医师可以越级开展紧急手术,但同时应向本机构医疗管理部门(夜间向医院总值班或医疗总值班)报告。
4.医疗管理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协调有资质的医师前往现场—如手术尚未结束,由有资质的医师接续完成手术;如手术已经完成,则由其对手术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并指导后续治疗方案。
急诊手术怎么处理?
1.紧急抢救生命的手术,按照急诊手术规定处理。应由具备实施手术的相应级别的医师担任术者。
2.具体按照《医师授权管理制度》的要求执行。
3.在需紧急抢救生命的情况下,在上级医生暂时不能到场手术时,任何级别的值班医生经立即口头上报科主任取得同意下,有权、也必须按具体情况主持,其认为合理的抢救手术,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4.术后6小时内提出相应的手术审批手续。
任何行业,依循职责管理(Responsibility Management)的过程中,
明确岗位职责是确保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同时也是医院管理的规范。
非规范和模糊的职责范围,严重制约了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员工潜能的充分发挥。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能把每一位医师都培养成为德、智、体、术、全面发展的金字塔,更是医院管理者的职责,
我们坚信,每个人享有平等的健康权利,大家工作繁忙下,仍然要秉持制度,井然有序,按技术能力各司其责,团队共同把病人照顾好,是医者救死扶伤的天职,行迪深知医院管理是很深的水域,让我们一起努力攀向医界真善美的境界吧。
2024-07-11 16:25:16
2024-07-08 16:52:55
2024-07-01 11:17:11
2024-05-17 16:26:26
2024-05-15 14:37:53
2024-05-09 18:08:16
2024-04-29 16:29:55
2024-04-24 15:58:15
2024-04-22 17:27:24
2024-03-18 15:17:11
网友评论
未登录